七门堰

七门堰
在安徽舒城县城西南七门山下。
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。
汉高祖七年(公元前200年)刘信为羹颌侯,食邑于舒,始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,曰七门,引水东北,发展农耕,灌田8万余亩;又于东加筑乌羊堰、槽版堰,谓之七门三堰。
灌田共10万余亩。
东汉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刘馥为扬州刺史,实行屯田,循刘信故迹,修复荒废,筑断龙舒水,灌田1.500顷。
明宣德间县令刘显疏导修浚,扩大灌溉面积,并制定用水办法和管理制度。
人民世受其利,为纪念刘信、刘馥、刘显,于堰口建三刘祠,勒石树碑,记三人功德。
七门堰以充分利用自然肢、荡、塘、沟,形成自流灌溉网为其特征。
这里山水相映,宜于游人。
“三堰余泽”,被誉为龙舒八景之一。
近代水利日趋败落,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几乎摧残殆尽。
解放初,曾大修扩建。
1965年淠史杭灌区综合利用工程开始使用,七门堰灌区纳入杭淠干渠的配套工程,成为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